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  • 看天下

都2021年了,为什么我们还是会“断章取义”?



在过去传播技术匮乏的时候,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断章取义、以讹传讹现象时有发生。

如今,互联网的普及、社交媒体的风靡让沟通更加迅捷、直接,人们离真实的客观世界更近了一步。

然而,后真相时代的一些传播案例仍在不断提醒,网络空间里不少看似完整的信息仍有可能是片面的。

本期全媒派试图讨论,新媒体环境下的断章取义具有什么新的特征?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明明看似更有利于事实的完整呈现,为什么断章取义的事情仍然会频繁发生?

一、网络生活里的断章取义

信息传播中的断章取义现象自古有之,然而不同时代“断章取义”现象的产生却有着不同的背景。

“捎个口信”是古人常用的信息传递手段,信息从传者到达受者一端时,口口相传的过程容易使信息“面目全非”。有些时候即便完整信息中的核心部分得以保留下来,但由于背景性、说明性内容的缺失,双方很容易曲解原意。

进入大众传播时代,印刷、电报、摄影等先进的传播技术让人们离真实完整的信息更进了一步。然而,由于技术掌握于少数媒介组织手中,其生产出的新闻看似完整详实,但作为受众的普通读者无法对信息的完整性展开有效核查,对于新闻报道是否断章取义便无从得知。

于是,大众传播时代能否避免生产断章取义的新闻,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机构媒体和新闻从业者是否遵循“专业主义”与职业道德。

互联网的出现颠覆性地改变了大众传播格局。生存于互联网时代,人们不仅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传播工具,还能在公共空间主动对信息提出质疑,参与到对完整事实真相的拼接劳动中。

然而,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发展至今,情况却并不是全然乐观。断章取义的现象仍未销声匿迹,围绕它的讨论,仍然是公共空间中的热门议题。

就在前不久,雪糕品牌“钟薛高”因为其创始人林盛的一段访谈视频登上微博热搜。视频中林盛提到“最贵的一支卖过66元”“成本就40”,以及一句“你爱要不要”让网友们十分愤怒。

6月16日,钟薛高官方微博发布了该视频的完整版,指出视频的内容被恶意剪辑。所谓的“爱要不要”,是指制作雪糕的原材料柚子的价格很贵,生产方“爱要不要”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0人点赞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返回顶部